我怀着敬畏之心积极参与医院党委组织的“廉洁润心 书香致远”廉洁文化读书分享活动。在推荐的书单中,我选择了《红色家规》作为此次阅读的重点书目。这本书通过讲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风故事,让我深刻感受到“廉洁”二字不仅是党员干部的政治底色,更是融入血脉的精神传承。结合手术室工作实际,我对“廉洁文化如何滋养医者仁心”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一、读“红色家规”,悟廉洁之“源”
《红色家规》中,毛泽东同志“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的家训,周恩来同志“十条家规”中“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的严格要求,朱德同志“老百姓怎样生活,我们就怎样生活”的朴素坚持……这些看似“无情”的规矩,实则是共产党人对“公与私”“义与利”的清醒认知。书中有个细节令我触动颇深: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建响应国家号召到内蒙古插队,因表现优秀被推荐参军,周恩来却坚持让她回草原继续插队,他说:“我是国家总理,带这个头,别人才会信服。”这种“大公无私”的家风,本质上是对“廉洁”最本真的诠释——廉洁不是口号,而是用行动守住公权的边界,用坚守捍卫信仰的纯粹。
对我们医务工作者而言,“廉洁”同样是职业的生命线。手术室是医院的“生命枢纽”,一台手术涉及器械、耗材、药品等多重环节,每一个决策都关系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若因私利动摇原则,不仅会破坏医患信任,更会践踏“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家规”让我明白:廉洁的根基在于“心正”,只有从思想上筑牢“不想腐”的防线,才能在行动上守住“不能腐”的底线。
二、践初心使命,行廉洁之“实”
读书的意义在于“知行合一”。作为支部书记,我将以此次读书分享会为契机,从三方面推动支部廉洁文化建设走深走实:
一是“以学促廉”强根基。组织支部党员定期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结合《红色家规》《党员干部“八小时外”行为规范清单》等书籍开展“廉洁微党课”,用红色故事滋养初心,用纪律规矩划定边界。
二是“以制固廉”防风险。针对手术室耗材管理、设备采购、患者服务等关键环节,完善“双人核对”“公开公示”“定期审计”等制度,将廉洁要求嵌入日常流程。例如,耗材领取实行“使用登记-科室复核-库房对账”三级管理,避免“跑冒滴漏”;患者红包实行“当场拒收-登记上报-事后反馈”闭环处理,让廉洁成为可执行、可监督的“硬约束”。
三是“以行践廉”树标杆。作为“关键少数”,我将主动公开个人廉洁履职情况;鼓励支部党员亮身份、作表率,在手术台旁设立“党员责任区”,将廉洁表现与评优评先、职称晋升挂钩,让“廉洁从医”成为科室最鲜明的底色。
“廉者,政之本也。”读完《红色家规》,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廉洁文化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日常的坚守;不是一时的要求,而是一生的修行。作为手术室的“守门人”、支部的“领路人”,我将以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把“廉洁润心”转化为“以行践诺”,让书香中的清风正气浸润手术室的每一个角落,用清白的医者形象守护患者的生命健康,为医院“清廉医院”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手术室:孔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