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菏泽医专附属医院眼科的诊室里,有这样一位医生,他戴着眼镜,目光温和而坚定,二十余年来始终坚守在眼科临床一线,用精湛的医术和无尽的爱心,为无数眼疾患者驱散了阴霾,重获清晰视界。他就是崔京卫,科室副主任,患者口中的“光明守护者”。
技术革新:从传统到微创精准的跨越
走进崔京卫的手术室,一台台高精尖设备映入眼帘,它们正逐步替代传统的手术刀,成为眼科手术的新宠。
崔京卫主导开展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通过仅2毫米的微切口,利用超声波将浑浊的晶状体粉碎吸出,再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整个过程不足10分钟,患者术后当天即可恢复视力。这一技术的革新,不仅大幅缩短了手术时间,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并缩短恢复周期。
“每一台手术,都是对生命的承诺。”崔京卫常说。在处理复杂病例时,他的这份承诺显得尤为沉重而坚定。2025年,一位来自东明县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因双眼几乎失明辗转多家医院未果,最终找到了崔京卫。面对这样一位小患者,崔京卫团队为其量身定制了“分期手术方案”,并成功完成了双眼手术。术后随访时,患儿的奶奶紧握着他的手,哽咽道:“孩子现在能看清玩具了,还追着问我‘奶奶,天上的云是不是棉花糖?’这全是您的功劳!”
在青光眼治疗领域,崔京卫同样有着不凡的成就。他创新性地结合抗代谢药物与可调节缝线技术,将“复合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从70%提升至95%以上。一位患难治性青光眼的老人,因眼压失控导致头痛欲裂,经过崔京卫的手术,三天后眼压即恢复正常,老人激动地称他为“救命恩人”。
科研突破:从临床痛点中寻找答案
“医学进步,离不开对疾病的深度思考。”崔京卫的科研方向始终紧扣患者需求,致力于解决临床中的痛点问题。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一高发难题,他联合山东省立医院专家开展了“抗VEGF药物联合577激光治疗”的研究,发现该方案可显著减少视网膜出血,将患者视力丧失的风险降低40%。这一成果在《中华眼科杂志》发表后,迅速被纳入全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指南,为众多患者带来了福音。
在眼底病诊断领域,崔京卫团队研发的“AI辅助OCT图像分析系统”更是走在了行业前列。
该系统通过深度学习技术,能够快速识别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病变,准确率高达98%以上。一位因黄斑水肿视力骤降的患者,在该系统的辅助下,崔京卫为其制定了“玻璃体腔注药+激光光凝”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三个月后患者的视力从0.1恢复至0.8。患者送来的锦旗上写着:“医术精湛,明察秋毫!”
公益担当:从救治个体到照亮群体的温暖传递
“医生的价值,不仅在于治愈疾病,更在于传递希望。”崔京卫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作为菏泽市预防医学会眼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定期带领团队深入乡村,开展“光明行”公益活动,为贫困地区的眼疾患者送去光明和温暖。
在定陶区的一次义诊中,一位70岁的老人因白内障失明多年,因家庭贫困而放弃了治疗。
崔京卫得知后,不仅为其免费实施了手术,还积极协调民政部门为老人申请了救助金。术后揭纱时,老人颤抖着抚摸孙子的脸,老泪纵横地说:“原来我的乖孙这么俊……”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从青涩的医学生到患者口中的“光明使者”,崔京卫用二十余年的光阴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他常说:“眼科医生的手术刀,一头连着患者的光明,一头连着家庭的幸福。”在这方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天地里,崔京卫将继续以匠心守护视界,用仁心温暖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