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做好鲁西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专业优势,5月3日下午,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刘英与护士长李华一行走进菏泽市社会福利院,为这里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关爱活动。通过绘画互动与专业评估,专家团队为孤残儿童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也用温情驱散了春末的微凉。
彩笔绘童心:一场特殊的"心灵对话"
活动伊始,刘英主任将精心准备的彩笔、绘画本和零食分发给孩子们,原本安静的教室瞬间充满欢声笑语。"今天我们不考试,大家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在刘主任的鼓励下,孩子们逐渐放下拘谨,用稚嫩的笔触描绘起树木、房屋和人。李华护士长穿梭在孩子中间,时而轻声指导握笔姿势,时而为专注创作的孩子整理画笔。
作为精神心理领域专家,刘英设计的绘画环节暗含深意。"房树人测试是心理学常用投射测验,画面布局、线条力度、元素细节都能反映孩子的情绪状态。"她蹲在一名坐轮椅的男孩身旁,听男孩讲述画中的内容。"男孩虽然肢体残疾,但是多才多艺,会弹钢琴、打架子鼓,言语中透露出满满的自信。
画纸上的"心理晴雨表":专业守护成长
活动结束后,刘英与福利院护工团队展开深入交流。她指出部分画作中出现的共性特征:超过60%的作品存在房屋结构不完整、树木无根系等现象,"这提示孩子们普遍缺乏安全感,需要更多情感支持"。针对个别画作中反复出现的涂抹和不能完整呈现房、树、人,她特别标记出3名需要重点关注的儿童,建议院方加强心理疏导。
福利院殷园主任感慨:"平常孩子们很少表露内心,今天才知道一幅画能传递这么多信号。
用专业温度呵护"折翼天使"
"每个孩子都是等待解读的‘心灵绘本’。"刘英主任表示,福利院儿童因成长经历特殊,往往存在自我封闭倾向,"绘画这种非语言方式能突破交流屏障,既是诊断工具,也是疗愈过程"。
菏泽医专附属医院已与菏泽市社会福利院达成医校共建协议,未来将每学期为福利院的孩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工作。(供稿: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