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是人的生命中枢,结构复杂、分区精细,方寸之地,生命攸关,被称为“生命禁区”。神经外科医生就是一群与生命中枢“打交道”的医者,被誉为“在刀尖上跳舞”的人。
在刀尖上跳舞,在悬崖边漫步。菏泽医专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副教授张伦就是凭借着一把手术刀来解决患者的病痛。他手握手术刀近30年,始终践行医者仁心,精益求精,任何时候都要为病人争取生的希望。
践行初心 勇担医者使命担当
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是张伦青年时代的梦想。上高中时他就立志报考医学院校,经过不懈的努力,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步入了神圣的医学殿堂。“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生庄严的宣誓让他热血沸腾,从此他敲开了悬壶济世的大门,踏上了治病救人的征程。
从医近30年来,他严谨求学、勇攀高峰,在医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治愈了大量的神经外科疑难重症患者。几分耕耘、几分收获,这些成绩的取得来自于他在临床一线近三十年的勤奋学习和潜心研究;他在医学上的成就来源于对生命的无限敬畏和对医德医术的执着追求;岁月的积淀,造就了他在工作中勇于担当、尽职尽责的高尚品格;艰苦的磨砺,成就了他从一名普通医生到神经外科主任专家的华丽蜕变。
“脑部解剖结构复杂、涉及范围小、吻合难度大,每一个动作都是‘精细活’,容不得一点差池,哪怕是一毫米的误差,都有可能给患者带来昏迷、瘫痪甚至死亡的风险。”张伦说,神经外科手术持续时间长、难度大、风险高,精细度、技术性要求高,极具挑战性,每一台手术对医生来说都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战斗”。
尽管如此,却毫不影响张伦对神经外科事业的追求,他是一个热爱求新的人,也是一个不畏困难和挑战的人。张伦介绍,医院神经外科拥有进口手术显微镜、神经内镜、立体定向仪、颅内压监测仪、开颅动力系统等先进设备及神经重症监护病房,这些都为学科发展建设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仁心仁术 认真对待每位病人
医德不仅是一种秉性,更是一颗善良的心。从选择医生职业的那一刻起,张伦就用自己的耐心、细心和爱心对待每一位患者,视患者如亲人。“作为一名医生,首先要有仁心,其次才谈得上仁术。”这是他对年轻医生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直坚持践行的行医之道。
据张伦回忆,前段时间,凌晨一点的时候科室入住了一位患者张大爷,张大爷是留村的孤寡老人,子女远在外地,经济也比较困难,独自在家的时候出现了脑出血的症状,被救护车送到医院的时候立即进行了手术抢救,病情才稳定了下来。张伦得知其情况后,要求全科室人员必须全程照顾张大爷,要把张大爷视为自己的长辈亲人一样去对待,并且动员科室里医护人员自己掏腰包捐款。面对病人,无论年龄大小、贫富贵贱、职务高低,他都一视同仁,给予同样的重视、关爱。
神经外科的特点是危重病人多,像脑出血、脑外伤等突发疾病多,起病急,经常在夜间或清晨发病。对于神经外科医生,为了让病人得到及时的救治,加班加点更是常态。对待病人,张伦坚持做到只要病人有需要,不管白天黑夜,不论暴风骤雨,手机始终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真正做到一切服务为了病人。为让居民群众提高对脑卒中、脑出血的认知和预防,张伦定期到农村、社区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为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和预防疾病能力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争艳春光美。”作为科主任,张伦深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因此他甘为人梯,精心栽培年轻医生,在学科建设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大胆尝试、不断探索,努力让科室每位医生都能尽快成长起来。
一个称职的好医生,应该是技术上全面发展、精益求精,有强烈的责任心,有为病人奉献一切的精神。张伦抓住每一次业务学习、病例研讨、手术示范的机会,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技巧毫不保留地传授给每一位年轻医生。
疑难病例讨论不仅能让大家养成学习的习惯,而且能够开拓思路,提高诊断规范。”张伦感概道。
回望近三十年的从医生涯,张伦始终保持着审慎和谦逊的姿态。驻足回望固然心生鼓舞,但他更喜欢展望未来,神经外科日新月异,作为学科带头人,他没有时间停下来,自己还得走在前面,带领更多的神经外科医生向上走,争取再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