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建设
  • 首页
  • 通知公告
  • 医院动态
  • 廉洁文化
  • 以案明纪
  • 政策法规
  • 文档下载
  • 廉洁文化

    【清廉医院建设】廉洁文化读书心得6:《红色家规》读书心得

    发布时间:2025-07-15

    翻开《红色家规》,那些革命先辈对子女严格而充满温情的教诲令人动容。毛泽东要求子女"夹着尾巴做人",周恩来定下"十条家规",邓小平告诫子女"要守本分"——这些看似严厉的规定背后,是对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深切期待。作为一名口腔科正畸医师,我忽然意识到,我们的工作与这些红色家规竟有着奇妙的相通之处:都是通过外在的约束和引导,帮助塑造更美好的形态与品格。牙齿矫正与品格培养,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共享着同一种哲学智慧:适当的约束不是限制,而是通向自由的必经之路。

    正畸治疗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矛盾:患者既希望拥有整齐的牙齿,又不愿意长期佩戴矫治器;既渴望完美的笑容,又对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到抗拒。这与家庭教育中的困境何其相似——家长既希望孩子成才,又不忍心看到孩子受约束的痛苦。《红色家规》给予我们启示:真正的关爱不是无原则的放纵,而是在理解规律基础上的科学引导。牙齿移动有其生物学规律,一般每月移动1毫米左右是安全有效的,过度求快只会导致牙根吸收、牙齿松动。同样,人的成长也有其客观规律,红色家规中的严格要求正是基于对人才成长规律的深刻把握。

    当代正畸学已经发展出各种矫治技术,从传统的金属托槽到隐形矫治器,从功能性矫治到手术正畸,方法虽多,但核心理念不变:通过持续、温和的力量引导牙齿移动到理想位置。这让我想到红色家规中那些细致入微的要求:不准搞特殊化、不准公车私用、不准经商办企业……这些规定看似约束,实则是防止干部子女"畸形发展"的矫治器。在我们的正畸临床中,一些患者初戴矫治器时会感到不适,但经过耐心解释和适应期后,大多能理解这种暂时的不便是为了长久的健康与美观。红色家规的智慧也在于此——通过明确的规矩,引导下一代在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避免"长歪"后再进行痛苦的"成人正畸"。

    在正畸工作中,我们不仅矫正牙齿,更在矫正患者的健康观念和生活习惯。要求患者避免啃硬物、保持口腔清洁、按时复诊,这些看似简单的医嘱,实则是培养责任感和自律精神的过程。这与红色家规通过具体行为规范培养革命接班人的做法异曲同工。从更深层次看,正畸治疗是对美的追求,而红色家规则是对人格美的塑造。牙齿排列整齐不仅关乎美观,更影响咀嚼功能和全身健康;同样,良好的品格不仅是外在形象,更是立身做人的基础。周恩来不允许侄子透露与他的关系报考军校,这种"不搞特殊化"的规矩,与我们不因患者身份地位而区别对待的职业操守,都体现了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正畸医师用弓丝和托槽塑造牙齿的美,革命前辈则用家规塑造人格的美,两者都是对人类美好形态的追求。

    《红色家规》中的智慧启示我们:在正畸工作中,我们既是牙齿的矫正者,也是健康理念的传播者。我们的任务不仅是排齐牙齿,更要通过治疗过程帮助患者理解约束与自由、短期不适与长期获益的辩证关系。每一次向患者解释治疗方案,都是一次关于成长哲学的对话;每一次调整矫治器,都是对患者耐心与毅力的考验。红色家规跨越时空告诉我们:好的教育(和治疗)不是压制,而是引导;不是限制发展,而是为发展提供正确轨道。

    作为一名口腔科正畸医师,我深感自己的工作平凡而神圣。我们手中的矫治器与红色家规一样,都是塑造美好形态的工具。不同的是,我们矫正的是牙齿,而红色家规矫正的是人生。但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通过科学的约束和引导,帮助人们绽放更健康、更自信的笑容。这或许就是《红色家规》给予我们最珍贵的启示:在适当的规矩中,蕴含着真正的自由与美。

                                                     ——口腔科党支部 邓文振

    版权所有:菏泽医专附属医院
    备 : 鲁ICP备190256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