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在我国,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一、党的文化领导权体现在对文化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领导和指引上。党对文化的领导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党的文化领导权的核心是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例如,在“华南虎事件”中,民众通过网络表达意见和诉求,中共中央积极回应并引导舆论,最终巩固了科学发展观在意识形态上的地位。这一过程中,党通过主导媒体和公共舆论,有效引导了社会思潮,体现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强大领导力。
(二)文化政策制定与实施。党通过制定和实施文化政策来体现文化领导权。例如,党在新时代提出的“建设文化强国”战略,以及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全新文化使命,这些政策规划引领了国家文化发展的方向。在实践中,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积极落实这些政策,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三)文化创新与传承。党在推动文化创新和传承方面也发挥了领导作用。例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党指导相关部门制定保护规划,加大资金投入,推动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同时,党还鼓励文化创新,支持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作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应对文化挑战。在面对外部文化挑战时,党也展现了坚定的文化领导权。例如,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党始终坚定文化自信,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同时,党还积极应对网络文化挑战,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五)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理念。党的文化领导权还体现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理念上。例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党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的原则,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延伸。这些举措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一)协调发展的内涵。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成果,体现为人类进行实践的物质能力不断进步。精神文明则代表着人类整个精神世界的有益成果,具体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等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等思想道德素质。二者密切联系,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辩证统一于人类的历史实践活动中。
(二)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1.体现社会主义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和目标愿景。
3.满足人民需求: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生活需求也日益增长。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如何推动协调发展
1.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要重视物质文明的发展,也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二者不可偏废。
2.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价值目标、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科学文化建设等,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推动文化创新: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收现代文明优秀成果,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协调发展的实践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仅创造了物质文明长期发展的世界奇迹,而且取得了精神文明稳定发展的丰硕成果。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是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和实践智慧。
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观点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解与实践。
首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经验。这一结合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立足中国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这种结合不是机械地套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是创造性地将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创新。
其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观念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助于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这种结合不仅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还能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同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文化领域,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中,增强了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这既彰显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品格,也明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则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新的文化生命体为“主体”和“基石”,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巩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走出并解构了“西方中心论”。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之用,体现在以独特的文化形态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奠定深厚文化根基,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提供厚重文化滋养,为促进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提供丰厚文化支撑。(临床联合党支部书记 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