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菏泽医专附属医院
当前位置:首页> 医院动态 > 医院动态

菏泽医专附属医院急诊科的“多面手”:在生命赛道上的N种身份

发布时间:2025-10-22

从急救转运的争分夺秒,到救护车舱的生命护航;从赛场旁的守护待命,到培训室里的技能实操;从校园课堂的健康科普,到应急竞赛的荣誉加冕;从绿茵赛场的医疗保障,到急诊室中的生死救援——这是菏泽医专附属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日常。以专业为盾,以仁心为光,把守护写在每一个需要的地方。

凌晨三点的医院走廊,急救平车的滚轮声划破寂静——这是急诊科医护人员再熟悉不过的“起床号”。当绿色急救服与白色工作服在走廊里交汇,一场与时间的竞速即刻开启:有人稳稳固定住患者的输液管路,有人紧盯监护仪上跳动的曲线,有人默契地推开急诊抢救室的门……。在急诊科,“多面手”从不是形容词,而是刻在每个医护人员身上的职业标签。

生死线上的“急先锋”

他们是生死线上的“急先锋”。救护车舱是移动的战场,闪烁的警灯里载着沉甸甸的希望。从事故现场到医院急诊,短短数公里的路程,他们要完成气道开放、静脉通路建立、生命体征监测等一系列操作,每一次按压、每一次给药,都是在为生命续力。而当平车推入医院的那一刻,院内急诊团队早已严阵以待,院前与院内的无缝衔接,是他们用无数次演练磨出的“肌肉记忆”,没人需要多余的指令,因为“救回生命”是唯一的默契。

技能普及的“培训师”

他们是技能普及的“培训师”。急救技能不能只藏在医院里——于是,他们穿上白大褂走进社区课堂,套上红马甲站在培训讲台。“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发力点在这里”“心肺复苏的频率要保持在每分钟100~120次”,从社区居民到学校师生,从企业职工到赛事志愿者,他们把专业知识拆解成易懂的动作,把“黄金救援4分钟”的理念播撒到更多角落。照片里,培训室的大屏幕亮着“红十字救护员培训班”的字样,他们手把手纠正动作的样子,像在播撒生命的“种子”。

赛场边的“守护神”

他们是赛场边的“守护神”。足球赛的绿茵场旁、马拉松的赛道边,红色医疗帐篷下总有他们的身影。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突发不适的快速评估,他们既能在赛场边冷静处置,也能在选手赛后递上一瓶水、道一句“辛苦了”。当穿着比赛服的选手与白大褂合影时,镜头里的笑容,是对这份“移动守护”的最好回应。

健康知识的“宣传员”

他们还是健康知识的“宣传员”。教室的讲台上,他们拿着模型给孩子们讲“如何保护我们的气管”;社区的活动里,他们举着展板科普“常见急症的自救方法”。没有抢救室的紧张,没有救护车的急促,此刻的他们,是把健康常识送进千家万户的“科普员”。

而当“全省医疗应急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奖”的牌匾及获奖证书被捧在手中时,这些“多面手”终于有了片刻的驻足——但荣光从不是终点,急诊室的呼叫铃、培训场的报名信息、赛场边的医疗需求,都在等着他们切换下一个“身份”。

急诊科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台词,只有“随时待命”的日常;没有超能力的设定,只有“一身多能”的坚守。他们是急救员、培训师、守护神、宣传员……更是生命的“摆渡人”,以不同的身份,守着同一份初心:让每一次呼救都有回应,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向阳而生。(供稿:杜修生)


微信咨询平台
菏泽医专附属医院 菏泽医专附属医院 菏泽医专附属医院 菏泽医专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