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不仅是赏叶玩雪的好时节,也是流感病毒“蠢蠢欲动”的时候。对于家有小宝贝的家长来说,“流感”二字总让人心头一紧。别担心,今天我们就来彻底搞清楚,如何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

一、流感,不是普通的“重感冒”。它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
流感 vs 普通感冒,如何一眼识别?
记住这个简单的表格:
症状 | 流感 | 普通感冒 |
发烧 | 常见,且多为高热(39-40℃),持续3~4天 | 少见或为低烧 |
咳嗽 | 常见,可能很严重 | 较轻 |
全身症状 | 非常突出:头痛、肌肉酸痛、极度乏力 | 轻微或无 |
起病速度 | 突然,孩子可能瞬间从活泼变得萎靡 | 逐渐 |
并发症风险 | 高,可能引起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 | 低 |
一句话总结:如果孩子突然“烧得高、病得重、蔫得快”,十有八九是流感在作祟。
二、 最强防御盾牌:如何预防流感?
1. 接种流感疫苗:最核心的防线

· 为什么? 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严重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它能显著降低感染率和重症率。
· 何时打? 最好在每年10月底前完成接种。整个流行季接种也有效。
· 谁该打? 6月龄及以上的所有儿童和成人都应接种。对于6月龄以下的宝宝,家人和看护者接种疫苗,能为他形成一道“保护圈”。
2.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日常的“金钟罩”

· 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教会孩子“七步洗手法”。
· 戴口罩:在人群密集场所或流感高发期,为孩子佩戴合适的口罩。
· 学会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或纸巾遮挡口鼻,而非手掌。
· 不摸脸:提醒孩子不要用手随意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
3. 打造健康生活环境

· 多通风: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 少扎堆:流感高发期,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三、 宝宝中招怎么办?

如果孩子不幸出现了流感症状,家长请保持镇定,科学应对。
第一步: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一旦怀疑是流感,尤其是出现高烧不退、精神差、呼吸困难等情况,请立即带孩子就医。医生会通过症状和检测来确诊。
第二步:科学治疗,遵从医嘱

· 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
· 这是对付流感的“特效药”,能有效缩短病程、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
· 关键窗口期:症状出现后的48小时内用药效果最佳。
· 严格遵医嘱:用药必须由医生指导,根据孩子体重计算剂量,完成全程治疗,不可自行购买使用。
· 对症处理(缓解不适):
· 发烧:如果孩子因发烧感到不适,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林)或布洛芬(如美林)。务必按说明书或医嘱,根据体重计算剂量。 切记:严禁给儿童服用阿司匹林!
· 咳嗽/鼻塞:多喝温水。使用加湿器,或用生理盐水喷鼻缓解鼻塞。
第三步:精心护理,助力康复

· 充分休息:让孩子在家静养,不要带病上学,既利于康复,也避免传染他人。
· 补充水分:鼓励孩子多喝水、汤、粥等,防止脱水。观察小便量和颜色是判断补水是否充足的好方法。
· 清淡饮食:提供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烂面条、酸奶等,食欲不振时不必强迫进食。
四、 警惕!这些是危险信号,立即去医院!

在家护理时,务必密切观察。如果孩子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请立即就医:
· 持续高热不退(使用退烧药后效果不佳)。
· 精神反应极差:嗜睡、烦躁不安、难以唤醒、不爱活动。
· 呼吸异常:呼吸急促或困难、喘息、嘴唇发紫。
· 严重呕吐腹泻:导致无法进食,出现脱水迹象(如小便很少、哭时无泪、眼窝凹陷)。
· 惊厥(抽搐)。
· 原有基础疾病(如哮喘、心脏病)加重。

流感虽然凶猛,但只要我们掌握了科学的预防、治疗和护理知识,就一定能成为孩子最坚实的后盾,陪伴他们顺利渡过难关,健康成长!(供稿:李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