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镜检查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筛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就像一位精准的“侦察兵”,帮助医生深入了解胃肠道内部的状况。
胃肠镜检查是什么?
胃肠镜检查是胃镜和肠镜检查的统称。胃镜检查是将一条纤细、柔软的管子伸入胃中,通过前端装备的镜头,让医生可以直接观察食道、胃和十二指肠的病变;肠镜检查则是把类似的内镜经肛门送入肠道,从而观察肠道内部情况,可抵达回肠末端。
为什么要做胃肠镜检查?
1. 早期发现疾病
许多胃肠道疾病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比如胃癌、结直肠癌等。通过胃肠镜检查,能够在疾病尚处于萌芽阶段时就发现异常,如溃疡、息肉、癌前病变、早期胃癌、早期结直肠癌,发现息肉、腺瘤及时内镜下切除,是预防胃肠道癌发生的最主要的方法。消化道癌的早期发现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以结直肠癌为例,早期发现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2. 明确病因
当出现腹痛、腹胀、腹泻、便血、反酸、烧心等不适症状时,胃肠镜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明确病因。比如便血可能是痔疮、肛裂,也可能是肠道肿瘤、炎症性肠病等引起,通过肠镜可以直接观察肠道黏膜情况,找出出血点,确定病因。
3.治疗作用
胃肠镜不仅用于诊断,还具有一定的治疗功能。内镜下息肉及早期癌相关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检查过程中如发现息肉、癌前病变及早期癌,可以直接通过内镜进行切除;对于胃肠道出血点,可以进行止血治疗。
哪些人需要做胃肠镜检查?
1. 年龄因素
一般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随着年龄增长,胃肠道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尤其是对于高危人群如有家族遗传史,更应提前进行筛查。
2.症状表现
有上述胃肠道不适症状,且经过常规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的人群,应及时进行胃肠镜检查。但必须指出的是早期胃肠道肿瘤是无症状的,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均应筛查。
3.家族病史
家族中有胃癌、结直肠癌等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人群,患癌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提前并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
4.不良生活习惯
长期吸烟、饮酒、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胃肠道健康容易受到影响,也建议定期检查。
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
1. 检查前
• 饮食方面:胃镜检查前需禁食6 - 8小时,使胃处于排空状态,以便更好地观察。肠镜检查前1 - 3天要开始低渣饮食,检查前一晚需服用清肠药物,排空肠道内的粪便,确保检查视野清晰。
• 药物调整:如果正在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等),需要告知医生,在医生指导下提前停药,以免检查过程中出血不易止住。
2. 检查后
• 休息与观察:检查结束后,可能会有轻微的腹胀、腹痛等不适,一般休息后可缓解。需要观察一段时间,确认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后再离开。
• 饮食恢复:胃镜检查2小时后,可先少量饮水,无呛咳后再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如果进行了息肉切除等治疗,需要根据医生建议控制饮食,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对胃肠镜检查的误解:
1. 疼痛难忍
很多人因为害怕疼痛而拒绝胃肠镜检查。实际上,现在大多数医院都开展了无痛胃肠镜检查,在检查前会使用麻醉药物,让患者在睡眠状态下完成检查,整个过程几乎没有痛苦。
2. 检查无用
有些人认为没有症状就不需要做胃肠镜检查,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很多胃肠道疾病早期无症状,等到出现症状时可能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阶段,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胃肠镜检查是维护胃肠道健康的重要手段,大家应该正确认识它,根据自身情况及时进行检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供稿:赵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