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强总理强调“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强化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为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临床工作者,我们深刻领悟到,必须将国家战略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推动普外科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以下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以基层首诊为导向的疾病预防体系建设
根据报告中“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要求:
1.医院层面开展“健康超市”,强化预防为主,推进医防融合新模式,响应“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的号召,我科着力构建防治结合体系。开展肛门指诊及粪便常规免费筛查,以此发现直肠癌患者,提升早诊率。
2.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肛肠科疾病防治知识,累计播放量超1000余次,群众健康素养显著提高。
从“治已病”到“防未病”,体现了外科医生的社会责任。
二、中西医协同诊疗模式的创新实践
贯彻“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精神,构建“四位一体”诊疗体系:
1. 运用内痔消痔灵注射术治疗Ⅱ-Ⅲ期内痔,有效率提升至92%。
2.建立术后耳穴压豆镇痛标准化流程,阿片类药物使用量明显下降。
3.术后应用中药热罨包,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数量明显下降。
三、微创技术应用与快速康复管理
落实“加强慢性病健康管理”要求,形成特色技术路径:开展双浮线引流术式治疗复杂性肛瘘,患者平均恢复日缩短5天。
四、人文关怀与全病程管理
践行“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承诺,创新服务模式:
1.医师、护士术前宣教,缓解患者术前焦虑。
2.建立“肛肠痔友之家”微信聊天群,术后随访依从性达89%。
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基层诊疗同质化水平有待提升,建议:
1.构建区域肛肠疾病诊疗质控网络。
2.开发标准化临床路径智能决策系统。
3.建立结直肠肛门功能评估区域中心。
作为临床一线工作者,我们将继续以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为指引,在提升诊疗技术的同时,注重预防保健、人文关怀和全程管理,切实将政策要求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健康获得感。(普通外科党支部书记 徐迎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