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干事、善不善成事,历来是干部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干一寸胜过说一尺。干部要用“实干”擦亮好干部的名片。
古往今来,凡事兴于实、败于虚。一切问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解决;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抓住。东晋、南朝士大夫崇尚虚谈、不尚实干,以高谈阔论、驳倒他人为能事,治国理政、强兵富民则被讥为俗务琐事,结果偏安一隅长达数百年,成为自秦统一之后中国历史上分裂时间最长的时期,给我们留下了深沉的历史之思。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宋人陆九渊讲“千虚不博一实。吾平生学问无他,只是一实”。做学问是这样,干工作更应如此。只高谈阔论而不知行合一,喜好清谈务虚而不求真务实,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就必然导致国家政务的荒废,不仅影响党和国家的事业,也损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通俗来说,就是干事,干,才是坚持和践行马克思主义;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一个领导干部有没有干事和担当精神,不仅反映作风、鉴见人品,更考量党性、检验官德。
没有一项工作不是干出来的,没有一项事业不是靠干成就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践实干,实现了中国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发展。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也必须通过实干抓住机遇、赢得主动,全方位、深层次地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创造性、变革性地开创未来,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前,无论是继续涉险滩、啃硬骨头,还是推动改革举措进一步走深走实,都必须激发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的精气神。改革关头勇者胜。要涵养实干的态度,葆有实干的姿态,宁可站着干事,不可坐着等事干,敢于打破体制壁垒,突破利益藩篱,革故鼎新、善作善成,绝不能借口现在各方面要求严了、“紧箍咒”紧了,该抓的事业不抓了,该管的事也不管了,为自己不担当不作为找借口。
干就干最好,争就争一流。干工作切忌粗枝大叶、得过且过,不能满足于常规性的完成、低水平的落实,而是要振奋精神、迸发激情,打破向后看的惯性思维,树立向前冲的革命豪情,敢于同强的比、向高的攀、与勇的争、跟快的赛,形成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气神,一鼓作气攻城拔寨,干就干成一流,做就做到极致,将实干进行到底。
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
用管理学分析,做正确的事是高效能,正确地做事是高效率,每个管理者都希望同时提高效能和效率,但在效率与效能无法兼得时,首先应着眼于效能,然后再设法提高效率。做正确的事是世界观问题,正确地做事是方法论问题。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事是做一切事的开始,只有做正确的事情,才有可能把事情做正确,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方向涉及根本、关系全局、决定长远。做任何事要先有方向、有目标,方向对,事情才有可能对;方向错了,一切都无从谈起。干事创业路上经常有岔路、弯道、沟堑和险阻,如果不会抬头看路、辨别方向,轻则出工出力却跑偏了方向、走了弯路,重则“南辕北辙”,甚至车毁人亡。校准航向再出发,只要方向对,就已经成功了50%,即使在具体执行时有所偏差,也可以随时校准,对结果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政治原则,始终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头脑清醒;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坚决抵制不良倾向,慎独慎初慎微,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守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
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对领导干部来说,做正确的事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正确地做事就是遵循客观规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要把握工作大局,理解意图、熟悉情况、坚持原则,分清层次、分清主次、分清缓急,遵循既定的目标计划一一落实。要注重听取群众意见,充分了解群众所需所盼,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确保把事情做对做好。要保持想事干事的责任之心、谋事勤事的进取之心,以敬业、勤业、创业、精业的精神立足本职,为人民谋利益、为社会作贡献、为国家而献身。
方向正确后方法便为王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的思维、思想、工作方法是我们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千难万难,方法对了就不难。做工作、办事情,都要选择好路径、遵循规律、讲究方法。当目标确定之后,如何去实现这个目标就看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失当事倍功半。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方法总比困难多,“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就能把方法研究透,把本领学到家,把问题解决好。
把思维方法搞对头。思维指挥行为。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特别是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精准思维,用这些思维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自觉按辩证法办事,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抓住“牛鼻子”、找到关键点,将看似艰难的工作巧妙转换,在把握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唯物论的角度来看,锁就是一个“问题”,而钥匙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强调的是矛盾的特殊性,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要因地、因时、因事、因人而异地开展工作,精细化诊断问题,精确化分析问题,精准化解决问题,注重方法的实效性,重点“症结”重点留意、重点环节重点关注,对问题复杂程度要有基本的掌握,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要有基础的预判,找到“钥匙”开对“锁”,确保问题妥善解决、矛盾迎刃而解。
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
干事创业如接力赛跑,除了自己要跑好,还得接好棒、传好棒。现实中,一些领导只顾“烧自己的火,热自己的锅”,喜欢另起炉灶、另搞一套;有的只想“自己栽树,自己乘凉”,对开花早、结果快的事高度重视,对周期长、见效慢的事却不太感冒。领导干部只有坚持在前任基础上做好衔接性、继承性、持续性的工作,为后任做好铺垫性、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才能不断拾级而上,推动事业取得成功。
出尽“功成”之力、不求“功成”之誉。建功立业,是干部应有的追求,但绝不能一味求“功”和“名”。要自觉摒弃功利思维,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切实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这一根本问题,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问题办事情多考虑群众利益,少考虑个人得失,只要有益于人民,即便在自己手上做不出来,或者与自己关系不大,也要义无反顾地去做,尽力添砖加瓦。
既要显绩也要潜绩。为官从政,既要立足当前,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多做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好事,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要着眼长远,坚持不懈做好打基础管根本利长远的工作,勇于推进周期长、泽济后世的潜绩,推进经济社会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
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塞罕坝两代人近50年的艰苦奋斗,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成功打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做工作、干事业,就要有这种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定力和耐力,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茬接着一茬干,一任接着一任抓,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总结反思是前进的阶梯
大总结大收获,小总结小收获,不总结没收获。只有经常对工作进行梳理、总结、反思,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使工作水平阶梯式上升,并最终走向成功。现实中,有些领导干工作不研究不分析不总结,“猴子掰苞谷”、见子打子、平均用力,工作总在原地打转,很难打开新局面、登上新台阶;有些领导工作思路不清,抓不住重点,老是纠缠细枝末节的东西,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自己却全然不知。这些现象从表面看是工作方法的问题,但根子上还是责任心和进取心的缺失,不想前进,自然也不会去找总结反思这个阶梯了。
进步来自总结,智慧源于反思。曾子“吾日三省吾身”、毛泽东同志“靠总结经验吃饭”,都是在不断总结过往、反思自己的过程中,将思想中“碎片化”的认识归纳起来,寻找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及时发现修正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从而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从成功走向成功。
好干部是总结反思出来的。总结反思的过程,既是一个回顾过去的过程,更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一次总结反思,就是对工作的一次检验,对事业的一次促进。既要总结正面的经验,又要总结反面的教训;既要总结历史的经验,又要总结新的经验;既要总结自己的经验,也要总结别人的经验,在不断总结反思中拓展认识、丰富自我,获得持久深厚的发展动力,成长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永不贰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工作中难免会出现错误和失误,但必须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坚决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要善于对标问题检视自身,增强发现问题的敏锐性、改正错误的自觉性,常思己过,常省吾身,始终确保自己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不犯颠覆性的错误,这也是总结反思的最大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