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菏泽医专附属医院
当前位置:首页> 医院动态 > 健康教育

科学防控近视,守护孩子清晰“视”界

发布时间:2025-10-24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病理性近视相关眼底病变已成为我国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主要原因之一。基于《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系统梳理其核心防控要点,旨在为家庭与社会的眼健康工作提供科学指引。

一、认识近视:从定义到诊断

(一)什么是近视?

眼睛处于调节放松状态时,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前方,表现为看远模糊、看近清晰,即为近视。

(二)近视分哪几类?

近视分类需结合多维度,核心特征如下:

分类依据

类型

关键特征

屈光成分

屈光性近视

眼轴正常,角膜/晶状体屈光力或指数异常,分3种类型。


轴性近视

最常见,角膜/晶状体正常,眼轴超出正常范围。

病程与病理

单纯性近视

≤600度,眼底无病变,进展慢,戴镜可矫正至正常视力。


病理性近视

视功能受损,眼底易出现弧形斑、黄斑病变等,视网膜脱离等风险高,常伴后巩膜葡萄肿。

近视度数(SE*)

低度近视

-3.00D < SE ≤ -0.50D(50度~300度)


中度近视

-6.00D < SE ≤ -3.00D(300度~600度)


高度近视

SE ≤ -6.00D(超600度)

公共卫生层面防控策略分期

近视前驱期

远视储备低于同龄下限,近视高危人群。


近视发展期

已近视,每年进展超50度,需及时干预。


高度近视期

600度或眼轴≥26.00mm,并发症风险升高。


病理性近视期

眼轴持续增长,出现特征性眼底病变,突发视力异常需立即就医。

(三)近视表现与确诊

1. 典型表现

看远模糊、易眯眼,初期可能视力波动;

高度近视常伴“飞蚊症”、闪光感及眼底病变。

2. 确诊要点

核心为验光检查:首选睫状肌麻痹验光(散瞳验光),排除假性近视;需结合双眼视功能、近视性质等,由专业医生判断。

二、防控近视:揪出危险因素

近视由“遗传+环境”共同作用,环境因素可通过干预降低风险。

(一)环境因素

近距离用眼:持续超45分钟、距离<33厘米风险高;遵循“20-20-20法则”(每20分钟远眺6米外20秒)。

户外活动:每天累计至少2小时,学龄前儿童需重点增加,学校、家庭共同配合。

读写习惯:握笔距笔尖3.3厘米、胸离桌6~7厘米、眼离书33厘米;不走路/坐车/躺卧阅读。

采光照明:桌面照度不低于300lux,夜间读写需开主灯+台灯。

其他:每天屏幕时间超2小时、睡眠不足(小/初/高中分别≥10/9/8小时)、营养不均衡(缺维生素A等、甜食过多)均增加风险。

眼保健操:可减少调节滞后,缓解视疲劳,助力延缓近视进展。

(二)遗传因素

父母近视儿童风险高2~3倍,度数越高风险越大;

父母双方高度近视,孩子风险超50%;

有高度近视家族史儿童,3岁起每半年查眼健康,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三、近视检查:定期筛查是关键

近视防控核心是“早发现、早干预”,定期检查是基础。

不同年龄段检查重点

年龄段

检查项目与频率

核心目的

新生儿期

出生后1周内眼病筛查

排除先天性眼病。

24月龄

首次屈光筛查

早期发现屈光不正。

3~6岁

每半年查视力、屈光度;高危者加查眼轴、角膜曲率

评估远视储备,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6岁后

3~6个月查视力、屈光度、眼轴;高度近视加查眼底

监测进展,调整方案,排查并发症。

 

四、矫正与控制:选对方法

矫正目标为“清晰视物+延缓进展”,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方案。

(一)框架眼镜

适用所有人群,尤其儿童青少年;

避免过矫,每半年复查换镜;离焦框架镜可辅助控制进展。

(二)角膜接触镜

软镜:可矫正近视,多焦软镜辅助延缓进展,儿童需家长护理;

RGP:适合散光、圆锥角膜等,透氧性好;

OK镜:夜间佩戴8~10小时,白天免戴镜,可延缓眼轴增长;未成年需家长监护,定期复查(首周/月/3月,后每3~6月),合规验配。

(三)药物治疗

0.01%阿托品滴眼液是唯一循证有效药物;

医生评估后使用,每3个月复查。

(四)手术矫正

仅矫正度数,无法治愈近视,适用于18岁以上屈光度稳定2年(年变≤50度)者。

激光手术:含FS-LASIK、SMILE(全飞秒)、PRK等,需符合角膜条件;

人工晶状体植入:适合超1000度或不适合激光者;

术后定期查眼底,注意用眼卫生。

五、警惕病理性近视并发症

病理性近视眼底并发症是不可逆性致盲主因,需重点监测。

(一)常见并发症

视网膜病变:周边变性、裂孔、脱离;

黄斑病变:出血、裂孔、新生血管、萎缩;

其他:早发性白内障、青光眼等。

(二)治疗措施

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预防脱离;

抗VEGF治疗:针对黄斑下新生血管,改善视力;

手术:后巩膜加固术适用于进行性近视;巩膜扣带术、玻璃体手术用于视网膜脱离等。

近视防控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项需要家庭、学校与医疗机构三位一体、紧密协作的系统工程。家庭是养成良好用眼习惯的第一阵地,学校是保障户外活动和规范读写姿势的关键场所,医疗机构则提供专业的筛查、诊断与干预。唯有三方形成合力,辅以科学的认知为引导,并以长期的坚持为基石,才能在这场视力保卫战中取得胜利,共同守护每一个孩子光明清晰的“视”界。

(供稿:健康管理部孙丽娜)


微信咨询平台
菏泽医专附属医院 菏泽医专附属医院 菏泽医专附属医院 菏泽医专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