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4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2023年6月猴痘疫情监测情况:6月2日至6月30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新增报告106例猴痘确诊病例,其中广东省报告48例、北京市报告45例、江苏省报告8例、湖北省报告2例、山东省报告2例和浙江省报告1例,无重症、死亡病例。
本轮猴痘疫情有哪些特点?
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中国疾控中心介绍,本轮疫情呈现以下特点:
1.绝大多数病例为男男性行为人群,主要通过男男性接触传播。
2.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除性接触以外的绝大多数密切接触者未发生感染。
3.大部分病例为就诊时发现,少数病例为密切接触者追踪筛查发现。
4.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无重症、死亡案例 。
关于猴痘,您了解多少呢?
什么是猴痘?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 MPX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
潜伏期多为6~13天,最长为21天。
猴痘传染源有哪些?
主要传染源为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灵长类动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感染后也可成为传染源。
感染动物及猴痘病毒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猴痘是如何传播的?
猴痘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
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
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亦可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
病毒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
人感染猴痘后会怎样?
潜伏期:从感染到症状发作的时间间隔通常为6-13天,最长潜伏期21天。
临床表现:
1.发病早期:发热>38℃,剧烈头痛、乏力、淋巴结病、背部疼痛和肌痛等。
2.发病后:1至3天出现皮疹,从面部开始扩展至躯干、四肢、手掌和足底,口腔黏膜、消化道、生殖器、结膜和角膜等也会被累及到。皮疹病变从斑疹演变为丘疹、水疱、脓疱,然后结痂。病变范围从数个至数千个不等,病变位置通常非常疼痛,可伴明显痒感。可能需要三周时间结痂才能消失。
3.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呕吐和腹泻引起严重脱水、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等。
4.重度疾病在儿童中更常见。
猴痘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人群普遍易感。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未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免疫力低下人群感染风险较高。
猴痘的预后如何?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常发生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预后与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
如何预防猴痘?
避免和猴痘病患密切接触。如果是医护人员或病患家人护理接触病患时务必穿戴手套、N95口罩和其他防护装备。在护理或探望病人之前和之后,务必洗手。
避免在疫情重的国家和地区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
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卫生。
目前国内猴痘人际传播以少数高危人群为主,建议广大市民积极了解猴痘防控知识,提升猴痘认知水平和防控意识,避免或减少高危行为并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来源:央视新闻、路桥疾控、重庆疾控